提要:有一種想說不能說的傷痛,它的名字叫做踏空。怪不得證券板塊這幾天跟打瞭狗血似的上漲,不知怎的想起陶晶瑩的一句歌詞:太委屈,連劈腿也是讓我最後得到消息。 中國證監會發言人鄧舸周五(11月6日)在新聞發佈會上透露,證監會將完善新股發行制度,在年底前重啟IPO(新股首發)。重點圍繞巨額資金打衛生食品新、監管發行條件、加大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等事項,提出瞭改善新股發行的措施。 安全由於相關規則修訂和系統需要準備時間,證監會先按現行制度恢復前期暫緩的28傢中已經繳款的10傢公司,在刊登招股說明書前,需要履行會後事項,需要兩周準備時間,剩餘18傢公司將在年底前分批發行,證監會將合理安排審核進度。 亮點如下: 1、重啟新股發行配套制度完善。 2、仍按市值配售,但取消預繳款,確定中簽後再繳款以減少投資者資金需求,實則平抑債市波動。詢價、定價、配售等環節基本保持不變。 3、縮短發行周期。發行股票數量在2000萬股以下,無新老股轉讓的可不進行網下詢價和配售。 4、建立保薦機構先行賠付制度,食品完善信息披露抽查制度。類似萬福生科的案例,保薦機構賠付將有章可循。 5、年底前完成此前被暫緩的28傢公司食品發行。 6、此次發行制度改革是為註冊制食品鋪路。 基金君綜合瞭公募私募基金經理以及網上的評論,給小夥伴們解讀。觀點來自深圳龍騰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吳險峰、星石投資楊玲等十多位基金經理。 一、證監會為什麼重啟IPO? 這個時候宣佈重啟IPO,說明管理層認為股市已經恢復正常或說是企穩。 資本市場在目前國傢的整體發展戰略中的作用被提至前所未有的高度,那麼停滯不前是不可能的,隻有IPO重啟才能恢復股市的融資功能,消化存量排隊上市的企業,為註安全冊制改革的推盡創造條件。 目前的股市,經過幾個月來大幅調整和逐漸恢復性上漲,投資者的信心得到一定程度的重塑,食品去杠桿化、清理場外配資、完善程序化交易等防范資本市場系統性風險的工作基本結束,在此背景下重啟IPO,市場的反映可能會小些。但管理層肯定會把握具體的重啟時間和發行節奏。 目前市場企穩後,流動性驅使市場中期上行,IPO恢復的條件成熟,即便短期造成市場調整,也不改中期向好趨勢。 證監會例行會議宣佈IPO即將重啟,發新股對於打擊次新股炒作是好事。從券商股大漲和成交超過萬億來看,目前市場狀態已經恢復。本來我們以為要等到4000點,才會恢復新股發行,沒想到現在提前瞭。 資本市場的基本功能是融資功能,如果喪失融資功能,資本市場就沒有意義瞭。現在政府現在要重啟IPO,說明市場活躍瞭,而且政府覺得時機到瞭。隻有重啟,政府才會更加重視資本市場,而且政府肯定會呵護市場。因此重啟IPO是良性循環,一方面說明市場正常瞭,另一方面也會給市場帶來好處。 重啟IPO意味著政府手中有牌,接下來一系列利好的舉措可能要出臺,這是良性循環,因為要發IPO必須增加市場供給,就必須要有雙向擴容,IPO擴容和資金擴容,政府會在資金方面下功夫。
|